2025年1月深企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大飞机产业链研究报告》显示牛津配资,国产大飞机C919已进入规模化商业运营阶段,国内外订单超1400架,金额超万亿元,全球民航客机市场格局正从波音、空客双寡头向“三足鼎立”转变。
大飞机研发制造壁垒高,涉及研发投入大、周期长,供应链复杂,适航认证难等。我国大飞机研发历经立项启动(2006 - 2008年)、研制实验(2009 - 2021年)、认证交付(2022年),2023年起进入商业运营阶段,2024年C919商业飞行超1.7万小时,安全载客破100万人次,开通15条国内航线。
市场规模方面,未来20年全球客机新机需求43863架,价值约6.6万亿美元,中国将接收9323架,价值1.49万亿美元,占全球22.5%,有望成全球最大航空运输市场。C919当前产能受限,累计交付16架,第二总装厂2027年预计达150架产能,目标2025年获欧洲适航认证。
政策上,国家以《“十四五”民用航空发展规划》为纲领,各省市也出台政策,如上海推动C919配套产业链本地化率至50%,陕西、四川等聚焦关键技术研发。
产业链分上中下游,上游为设计研发和原材料,中游是客机制造,下游为应用及配套服务。供应链采用“主制造商 - 供应商”模式,C919国产化率65%,机体结构近100%国产化,发动机、机载系统依赖进口,国产CJ - 1000A发动机在研。各环节中,机体结构由中航系主导,发动机市场被四大国际公司垄断,机载系统外资主导但合资模式助推国产化,结构材料中铝材料为主、复合材料占比提升,零部件加工、大部件装配等环节国内企业逐步突破,航空维修与航材分销市场回暖,转包生产规模提升。
展开剩余79%国内形成长三角、京津冀、西部地区、东北地区、中部地区五大产业集群,各有侧重,协同推动大飞机产业发展。
免责声明:我们尊重知识产权、数据隐私,只做内容的收集、整理及分享,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,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牛津配资,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,如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,如对报告内容存疑,请与撰写、发布机构联系
发布于:广东省汇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